中国史上最后的匈奴王朝,竟定都毛乌素沙漠腹

  • 时间:

今天的统万城遗址门口(作者摄)

在今天陕北与内蒙古交界的地方,曾经建立了一个汉化的游牧王朝:大夏国。而大夏国的都城,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统万城。在十六国时期,匈奴还逐水草而居吗?他们怎么会在干旱的毛乌素沙漠腹地建起如此壮观的城池?

一、被汉化的匈奴

2015年,我曾经有机会在统万城旅行,当时我到达统万城,没有人告诉我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统万城遗址。夕阳的余晖洒在这片地方,在沙丘与红柳的映衬下,统万城遗址就默默地矗立在那里,没有任何的动静,像是一座巍峨的白色宫殿。寂寞的统万城,就好似被人遗忘的东方“庞贝古城”,在风卷黄沙中,显得格外的孤寂与凄凉。

夕阳下的统万城遗址(作者摄)

今天的统万城位于毛乌素沙漠腹地,今天的毛乌素沙漠,已经治理得非常好了,但是回望几十年前,甚至是百年前,这里还是植被稀少、流沙纵横的景象。

在统万城的北边,是无定河的上游,当地人称之为“红柳河”,这也是今天统万城周边居民主要的水源补给,所以被当地牧民与农民称为“千里黄沙下的生命线”。

陕西靖边县无定河

历史上著名的统万城是十六国时期大夏国的都城。大夏国的创立者是匈奴人赫连勃勃。匈奴人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并且建立起了一个定居式的王朝,这一切还要从匈奴南投说起。

汉武帝时期,派霍去病与卫青远征匈奴,匈奴在汉武帝大军的征讨下一路溃败,最终汉武帝将游牧地河套平原与河西走廊纳入汉帝国的版图。

影视剧中的霍去病

汉朝一系列的反击引起了匈奴人的反思,他们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终南匈奴投靠了汉帝国,而北匈奴则选择一步步向西迁移。

汉帝国为了安抚投靠的南匈奴,就在今天陕西的榆林和甘肃的张掖等地设置了属国都尉。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匈奴逐渐与汉民族杂居,并接受了汉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

影视剧中的王昭君和匈奴人

几百年间,越来越多的匈奴人在与汉人的交往中不断汉化,到了西晋八王之乱后,爆发了著名的五胡乱华,这五胡中最重要的民族就是匈奴,之后匈奴人进一步南下,汉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到了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正是一个完全接受汉化匈奴的代表。淝水之战后,前秦出现了四分五裂的态势,自此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实际不止十六国,当时先后出现了20几个国家),于是赫连勃勃摆脱了前秦的控制,建立了不可一世的大夏国,并定都统万城。

今天的统万城城墙(作者摄)

统万城的“统万”是什么意思呢?寓意就是可以统治千秋万代。后来大夏国在赫连勃勃的领导下,一度将疆域拓展至南达秦岭,西至宁夏与陇右一带,北至河套,东至今天的陕北,赫连勃勃甚至还一度拿下了长安。在赫连勃勃的治理下,大夏国逐渐走向鼎盛。

可惜好景不长,大夏国的领导人赫连勃勃去世了,之后的即位者赫连昌与赫连定作为“后浪”,都没有能超越“前浪”赫连勃勃的成就,大夏国很快就走向衰退。最终,大夏国被北方更加强大的北魏王朝所灭,而统万城也慢慢地失去了曾经的辉煌。

大夏国主要的疆域范围

二、统万城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的统万城周边显得十分的寂寞与萧条,但是相较于中国其他的古城,统万城还有一些独特之处。中国古城多用青砖堆砌或黄土构成,色彩也多呈现出灰色与黄褐色。而统万城多是用粉沙、石灰与黏土构成,所以史料记载“其城土色白而坚固”,远远望去,统万城就像是一座白色的城堡,所以当地人也称统万城为“白城子”。

统万城的城墙多为白色(作者摄)

传说当时建造都城的赫连勃勃曾命令手下的部将,每造一段城墙,都用铁锤进行捶打,来检验城池是否坚固。

统万城是黄色沙漠与绿色灌溉物相互交融下的一座白城,美丽的城墙、角楼和墩台,会让人联想到古罗马与希腊的那些白色的大理石废墟。但是,我觉得统万城更像一座掩埋在沙漠与黄土间的楼兰古城。

楼兰古城因为塔里木河的改道,而慢慢地走向衰落,掩埋在沙漠的废墟当中。统万城的衰落虽然不是因为河流的改道而被废弃,但和当地的生态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引人遐思的楼兰古城

其实在大夏国被灭没多少年,统万城所在的区域在唐宋时依然还是重要的战略要地,隋、唐先后在这里设置了夏州,但是到了宋时,这里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已经出现了飞沙走石的现象,之后统万城连同它所在的夏州,就渐渐地被世人遗忘了。

北京大学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曾经在毛乌素沙漠考察时就指出,统万城的废弃源于环境的变迁,这种环境的变迁有两层因素,一是当时的气候有寒暖间的反复交替,还有由湿转干,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人为破坏。在人为与自然的双重作用下,统万城逐渐被大家遗忘,直到清代以后,才重回人们的视野。

今天的毛乌素沙漠(作者摄)